成语有关年的成语

有关年的成语

因篇幅关系,年的成语只列出前 60个
成语 解释 出处
一年被蛇咬,十年怕井绳比喻在某件事情上吃过苦头,以后一碰到类似的事情就害怕。明·凌濛初《初刻拍案惊奇》第一卷:“一年被蛇咬,三年怕草索,说到货物,我就没有胆气了。”
烽火连年烽火:古时边防报警的烟火。比喻战火或战争。指战火连年不断。元·戴良《九灵山房集·二四·登大牢山》:“那堪回首东南地,烽火连年警报闻。”
穷年累世形容时间长久。《荀子 荣辱》:“然而穷年累世,不知不足,是人之情也。”
雪兆丰年谓冬天大雪是来年丰收的预兆。清·李汝珍《镜花缘》第三回:“古人云:‘雪兆丰年’。”
年少无知年纪小,不懂事。明·程登吉《幼学琼林》第二卷:“口尚乳臭,谓世人年少无知;三折其肱,谓医士老成谙练。”
常年累月长年累月,形容经过的时间很长。高云览《小城春秋》第一章:“福建内地常年累月闹着兵祸、官灾、绑票、械斗。”
乱世凶年时世动乱,年成极坏。
十年寒窗形容长年刻苦读书。元·刘祁《归潜志》卷七:“古人谓十年窗下无人问,一举成名天天下知。”
瑞雪兆丰年瑞:吉利的。适时的冬雪预示着来年是丰收之年。曲波《桥隆飙》十九:“俗语道:‘瑞雪兆丰年’,明年的小麦一定收成好。”
风烛残年风烛:风中的烛火。风中的烛火随时都可能熄灭;人生垂暮之年的残余时日;随时都可能完结。比喻人到垂暮之年;活不长久了。清 文康《儿女英雄传》第21回:“只这风烛残年,没的倒得眼泪倒回去,望肚子里流。”
百年好合夫妻永远和好之意。《粉妆楼》第一回:“百年和合,千载团圆恭喜!”
一朝被蛇咬,三年怕井绳一次被蛇咬了,看见井边断了的绳子也害怕。比喻在某事上吃了苦头,以后碰到类似的情况也会害怕。老舍《小坡的生日》:“南星摸着头上的大包,颇有点‘一朝被蛇咬,三年怕井绳’的神气。”
成年累月一年又一年,一月又一月。形容时间长久。清 文康《儿女英雄传》第22回:“我那家左右没甚么可惦记的,平日的没事,还在这里成年累月的闲住着,何况来招呼姑娘呢?”
及笄年华笄:古代盘头发用的簪子。古代女子已订婚者十五而笄;未订婚者二十而笄。指少女到了可以出嫁的年龄。《礼记·内则》:“女子十有五年笄。”
七年之病,求三年之艾病久了才去寻找治这种病的干艾叶。比喻凡事要平时准备,事到临头再想办法就来不及。《孟子·离娄上》:“今之欲王者,犹七年之病,求三年之艾也。”
少年老诚见“少年老成”。清·文康《儿女英雄传》第29回:“现在的玉郎早已不是你我在能仁寺初见的那个少年老诚的玉郎了。”
一年之计在于春要在一年(或一天)开始时多做并做好工作,为全年(或全天)的工作打好基础。南朝梁 萧统《纂要》:“一年之计在于春,一日之计在于晨。”
经年累月经:经历;经年:成年;累:积累;累月:连月。年复一年;月复一月。形容经历很长时间。隋 薛道衡《豫章行》:“丰城双剑昔曾离,经年累月复相随。不畏将军成久别,只恐封侯心更移。”
年复一年一年又一年。清·李汝珍《镜花缘》第二回:“每逢闲暇,无非敲枰相聚。日复一日,年复一年,也不知人间岁月几何。”
而立之年三十岁的代称。先秦 孔子《论语 为政》:“吾十有五,而至于学,三十而立,四十而不惑。”
年头月尾①谓从岁首到腊月底,泛指一年之中。②指《春秋》三传每年首尾的文字。唐时试官常撷取以试应试明经科士子是否熟谙经传本文。宋·林光朝《痴顽不识字》诗:“年头月尾无一是,咄咄痴顽不识字。”
耳顺之年六十岁时听别人言语便可判断是非真假。指60岁的代称。先秦 孔子《论语 为政》:“吾十有五而志于学,三十而立,四十而不惑,五十而知天命,六十而耳顺,七十而从心所欲。”
年湮代远湮:埋没。年代久远。冯玉祥《我的生活》第30章:“但是年湮代远,河流业已改道多次,不复是旧日的河道了。”
遗臭万年臭:比喻恶名声;万年:指时间很长久。人死了;可是臭名却永远流传下去;遭人唾骂。《宋史 林勋等传赞》:“若乃程珌之窃取富贵,梁本大李知孝甘为史欧远鹰犬,遗臭万年者也。”
虚度年华白白地度过年岁。虚:指没有收获、成就。《忆邓拓 邓拓与人民日报》:“他认为:古今一切有成就的人,都很严肃地对待自己的生命,不虚度年华。”
少年老成老成:经历多。阅历广。懂得人情事故。人虽年轻;却很老练稳重。汉 赵岐《三辅决录 韦康》:“韦元将年十五,身长八尺五寸,为郡主簿。杨彪称曰:‘韦主簿年虽少,有老成之风,昂昂千里之驹。’”
十年树木,百年树人树:培植,培养。比喻培养人才是长久之计。也表示培养人才很不容易。先秦 管仲《管子 权修》:“一年之计,莫如树谷;十年之计,莫如树木;终身之计,莫如树人。”
有志不在年高年高:岁数大。有志不在乎年纪大。指人贵在有志;不能凭年龄来衡量。明 许仲琳《封神演义》第23回:“樵子抚掌大笑不止,对子牙点头叹曰:'有志不在年高,无谋空言百岁!'”
当立之年指三十岁。先秦 孔子《论语 为政》:“三十而立。”
年富力强年:年岁;富:多;年富:未来的年岁多;指年轻;力:精力。年纪轻;精力旺盛。先秦 孔子《论语 子罕》:“后生可畏” 宋 朱熹注:“孔子言后生年富力强,足以积学而有待,其势可畏。”
流年不利流年:旧时算命的人逐年推算一个人运气的好坏;叫“流年”;这里指某一个年头、时间。时运不好。明 冯梦龙《醒世恒言》:“想是我流年不利,故此没福消受,以致如此。”
学老于年指青年人的博学。《宋史 文苑传七 熊克》:“克幼而翘秀,既长,好学善属文,郡博士胡宪器之,曰:‘子学老于年,他日当以文章显。’”
逢年过节在新年之际或在其他节日里。清·姜振名《永庆升平前传》第40回:“逢年过节,老太太时常想念,不过是儿行千里母担忧。”
残年余力指年老体衰。《列子·汤问》:“甚矣,汝之不惠,以残年余力,曾不能毁山之一毛。”
百年之业百年的事业。指长远的事业。东汉·班固《西都赋》:“国藉十世之基,家承百年之业。”
年高德卲年纪大,德行好。邵,亦作“劭”、“韶”,美好。
郑人争年年:年龄。比喻争论的事情既无根据,又无意义。《韩非子·外储说左上》:“郑人有相与争年者,一人曰:‘吾与尧同年。’其一人曰:‘我与黄帝之兄同年。’讼此而不决,以后息者为胜耳。”
一年半载约计一年或半年。表示时间不长。元 杨梓《敬德不伏老》第二折:“老将军,你且耐心者。不过一年半载,众公卿保奏你回朝也。”
年深岁久时间久远地过去。元·李行道《灰阑记》第二折:“我老娘收生,一日至少也收七八个,这等年深岁久的事,那时记得。”
烈士暮年,壮心不已烈士:志向远大的英雄。已:停止,衰减。英雄到了晚年,壮志雄心并不衰减。三国·魏·曹操《步出夏门行·龟虽寿》:“老骥伏枥,志在千里,烈士暮年,壮心不已。”
丰年玉荒年谷比喻有用的人才。南朝·宋·刘义庆《世说新语·赏誉》:“世称庾文康为丰年玉,称恭为荒年谷。”
驴年马月不可知的年月。梁斌《红旗谱》:“严志和听涛他娘说得也有理,又说:‘吞了这口气吧!过个庄稼日子,什么也别扑摸了。即便有点希望,又在那个驴年马月呢?’”
天夺之年上天褫夺其年寿。谓不能享其天年。清·顾贞观《栩园词弃稿》序:“渐有应者,而天夺之年,未口,辄风流云散。”
天年不测谓意外的死亡。清·吴敬梓《儒林外史》第二十五回:“此后成人婚娶,俱系鲍文卿抚养,立嗣承裆,两无异说。如有天年不测,各听天命。”
耆年硕德耆:古称六十岁为耆,泛指年高。硕:大。比喻年高而德望很重。郑观应《盛世危言·海防》:“当今王大臣耆年硕德,虽不乏人,求其能深知水军事务,胆识俱优者,恐难其选。”
流年似水流年:光阴。形容时间一去不复返。明·汤显祖《牡丹亭》第十出:“则为你如花美眷,似水流年。”
兀兀穷年兀兀:劳苦的样子;穷年:终年。一年到头辛苦劳动,勤劳不懈。东汉·班固《汉书·王褒传》:“故工人之用钝器也,劳筋苦骨,终日矻矻。”
年高德韶年纪大,品德好。鲁迅《彷徨·长明灯》:“坐在首席上的是年高德韶的郭老娃,脸上已经皱得如风干的香橙。”
年壮气锐指年纪轻,气势旺盛。亦作“年少气盛”、“年盛气强”。
十年读书谓长期努力于学业。《宋书·沈攸之传》:“攸之晚好读书,手不释卷,《史》、《汉》多所谙忆,常叹曰:‘早知穷达有命,恨不十年读书。’”
忘年交即不拘年岁行辈产差异而结交的朋友。同“忘年之好”。《南史 何逊传》:“逊字仲言,八岁能赋诗,弱冠,州举秀才。南乡范云见其对策,大相称赏,因结忘年交。”
遗臭千年同“遗臭万载”。明·邵璨《香囊记·强婚》:“岂不闻李氏断臂,清风满耳如生;文君(卓文君)夜奔,遗臭千年未泯。”
人寿年丰人长寿;年成也好。形容太平兴旺的景象。南朝 梁 萧统《文选 潘岳<藉田赋>》:“宜其民和年登。”李善注引作“人和年丰。”
豆蔻年华豆蔻:一种花色淡黄、果实含香可入药的多年生草本植物;比喻少女。指少女十三四岁的妙龄年代。唐 杜牧《赠别》诗:“娉娉袅袅十三余,豆蔻梢头二月初。”
年谷不登年谷:一牛收获的谷物;登:成熟,完成。指年成很差,荒年。《礼记·曲礼下》:“岁凶,年谷不登。”
百年大计百年:泛指长久;计:策略。关系到长远利益的计划或措施。清 梁启超《论民族竞争之大势》:“数月之间,而其权力已深入巩固,而百年大计于以定矣。”
花信年华花信:开花时期,花期。指女子的年龄到了二十四岁。也泛指女子正处年轻貌美之时。高阳《胡雪岩全传·平步青云》上册:“而且正当花信年华,就如秋月将满,春花方盛,令人一见便觉不可错过。”
弱冠之年弱:年少;弱冠:古代男子20岁行冠礼。指男子二十岁左右。清·吴骞《拜经楼诗话》第四卷:“所谓才子者,须是王子安弱冠之年,学问文章,如江如海,乃可称之。”
度日如年过一天觉得好像过一年那么长久。形容日子难熬。宋 柳永《戚氏》:“孤馆度日如年,风露渐变,悄悄至更阑。”
迟暮之年迟暮:黄昏,比喻晚年。指人至老年。清·荑荻散人《玉娇梨》第三回:“年兄之论固正,但只是年兄迟暮之年,当此严冷之际,塞外驱驰,良不容易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