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成语词典大惊失色大惊失色的意思
jīngshī

大惊失色



大惊失色

意思解释

基本解释色:神色。大为吃惊;脸色失常。形容极度惊恐。

出处明 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:“忽见曹操带剑入宫,面有怒色,帝大惊失色。”

例子金方伯听见不是王慕维,又自称举人,不觉大惊失色。(清 张春帆《宦海》第二回)


基础信息

拼音dà jīng shī sè

注音ㄉㄚˋ ㄐ一ㄥ ㄕ ㄙㄜˋ

繁体大驚失色

正音“色”,不能读作“shǎi”。

感情大惊失色是中性词。

用法连动式;作谓语、补语;表示下意识的表情。

辨析大惊失色和“心惊胆战”;都形容惊慌害怕到了极点。但大惊失色侧重于因害怕而引起的脸色改变;是受了惊吓后在外貌上所显示出来的特征;“心惊胆战”是从发抖的形体动作上表现内心害怕到极点。

近义词心惊肉跳、面如土色、胆战心惊

反义词不动声色、若无其事、从容不迫

英语be pale with fear

日语びっくりして顔色(かおいろ)を変える


字义分解


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


※ 大惊失色的意思解释、大惊失色是什么意思由雄安文学网提供。

相关成语


成语 解释
乘风破浪 乘:趁着。趁着顺风;破浪前进。比喻志向远大;气魄雄伟;不怕困难;奋勇前进;多含施展远大抱负之意。也作“乘长风破万里浪”、“长风破浪”。
畏缩不前 畏惧退缩,不敢前进。
锲而不舍 锲:雕刻;舍:停止。不停地雕刻。比喻做事或学习有恒心。
损人不利己 损害别人对自己也没有好处。
举善荐贤 贤:胡才能,有道德的。保举推荐品德好、有才能的人。
指天誓日 指着苍天;对着太阳发誓。表示态度坚定或忠诚。
行不顾言 顾言:顾及自己所说的话。为人处事不守信用。
己溺己饥 亦作“己饥己溺”。语出《孟子·离娄下》:“禹思天下有溺者,由己溺之也;稷思天下有饥者,由己饥之也,是以如是其急也。”后因以“己溺己饥”或“己饥己溺”谓视人民的疾苦是由自己所造成,因此解除他们的痛苦是自己不可推卸的责任。
进锐退速 锐:迅速。急于求进者往往后退也快。
摧身碎首 即粉身碎骨。
白首之心 老年时的壮志。
龙驭上宾 亦作“龙御上宾”。《史记·封禅书》:“黄帝采首山铜,铸鼎于荆山下。鼎既成,有龙垂胡涘下迎黄帝。黄帝上骑,群臣后宫从上者七十馀人,龙乃上去。”后因用“龙驭上宾”为皇帝之死的讳饰语。意为乘龙升天,为天帝之宾。
共为唇齿 比喻互相辅助。
闲情逸致 逸:安闲;致:兴致。指毫无事物所累;轻松超逸的情趣。悠闲的心情和安逸的兴致。
离奇古怪 十分奇特少见
忙不择价 匆忙中售货要不了好价钱。
取之不尽 拿不尽。形容极其丰富。
奋起直追 奋:鸟类展翅起飞。形容在已经落后的情况下;振作起来;一股劲地赶上去。
刚愎自用 刚:强硬。愎:固执;任性。刚愎:倔强固执;不接受别人的意见。自用:自以为是。固执任性;自以为是。
字斟句酌 一字一句都推敲、斟酌。形容说话、作文章严谨慎重。斟酌:考虑;推敲。
慌不择路 势急心慌,顾不上选择道路。
骄傲自满 自高自大;满足于自己已有的成绩。
鞭辟入里 鞭辟:鞭策,激励;里:最里层。形容作学问切实。也形容分析透彻,切中要害。
老牛舐犊 舐:舔;犊:小牛。老牛舔着小牛。比喻做父母的怜爱儿女。
乔太守乱点鸳鸯谱 鸳鸯:鸟名,比喻夫妻。乔太守审理案件时将错就错,乱点鸳鸯,将三对夫妻相互错配。比喻胡乱指挥。
无声无息 息:音信;消息。没有声音;没有气息。形容没有声响;不为人觉察。
走过场 形容办事只在形式上过一下,却不实干。
拆东墙补西墙 拆倒东边的墙,以修补西边的墙。比喻临时勉强应付。亦比喻临时救急,不是根本办法。